热门关键词:
走出一条“人民城市·大思政课”金课建设的同济道路

.

“我们面前的这间小屋子叫人人屋,它是杨浦滨江9处党群服务站之一,也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亲临过的地方。”54日下午,同济大学一堂人民城市主题大思政课在杨浦滨江展开,人群行至一座木质小屋前,同济马院博士生张琪熟稔地戴上讲解耳麦,向听众说道起这间小小党群服务站的故事。

这是张琪连续第四天来到杨浦滨江。五一期间,她连日驻扎人人屋,为来往的市民游客提供志愿服务。杨浦滨江像是我的充电站实验室,越是了解杨浦滨江的历史变迁,对党的创新理论、群众工作就越有深刻理解。张琪表示,作为同济大学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成员,实践课堂中的体悟还成为她宣讲时的素材源泉。

上述画面,是同济大学紧扣主题教育主线,推动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建设的一个缩影。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同济大学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大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走出一条人民城市·大思政课金课建设的同济道路。

强大跨学科团队教授《人民城市导论》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出席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时说过一句话,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说,上海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而杨浦滨江乃至上海整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又处处可见同济人的身影,党的理论与学生自身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成为学校思政课创新建设的一个独特切入点。

同济大学在上海和全国高校率先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必修课,在本科生六门思政课必修课的基础上,自主开设了包括《中国道路》《人民城市导论》《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在内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实现对必修课知识的深化与延展,现已形成“1+4+1+N”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城市导论》是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首开的一门特色思政课,旨在发挥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面向全校学生阐释、教授好人民城市的理论、理念和相关知识,激励各专业学生为人民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并助力提质升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学校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跨学科教学团队,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外,一批与城市建设发展直接相关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参与授课,涵盖城市规划、交通、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在学校现有思政课程体系下,这门课被列为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从2021年春季学期起,这门课进行先导性探索与尝试,逐步积累了有益经验。

在《人民城市导论》课堂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李岳对所学专业有了新的思考:社区营造是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领域。我希望未来能够将老百姓组织起来,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城市建设方案的设计,最终形成一个公众可以共同参与、协商城市建设,并且能长效维护的机制。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刷新城市展区前,讲解员挥手涂抹互动屏上的老照片,破旧不堪的街区逐渐显露出更新改造后的崭新样貌。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顺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准备带回思政课堂上同学生们分享。今昔对比是最直接的,这些生动的照片和故事,能够让学生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刘顺感慨。

杨浦区是同济大学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单位。近年来,杨浦区争做人民城市标杆,建成并开放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同济大学正携手杨浦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让青年学生在广阔天地和火热实践中体悟思想伟力、磨炼意志品格、增长阅历才干,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赵丹阳是第二次来展示馆了,她注意到展陈内容有了不少更新和补充,“‘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海的践行这部分新增了上海旧区改造三十年主题展,沙画集、老物件和年代画册,描绘着虹镇老街等区块的旧改记忆和光阴变迁。当居民生活的巨变在眼前次第铺展,赵丹阳体会到旧改人沉甸甸的初心和使命。

依托学校土木、规划、城建、环境、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和专业禀赋,同济大学还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云南省云龙县、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单位签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深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和创新大思政课平台建设,着力联动校内校外搭建人民城市大思政课资源平台。

用好人民城市大课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主体责任,健全保障机制,同济大学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依托讨论系列成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切实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课程教学为核心、实践平台为拓展、学科文化为浸润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着力打造由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思政课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及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集体教研制度,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交流培训、观摩课堂等系列活动;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梯队式培养,遴选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青年教师队伍,持续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引入新鲜血液;完善思政课教师能力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真正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必须兼顾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济大学悉心培育同行计划”“乡村振兴”“梦想教室”“红色大课堂等实践精品项目,每年举办主题社会实践报告会、思政学科竞赛等,强化实践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校史资源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打造以原创话剧《国之英豪》为代表的同济三部曲等文艺作品,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优良学风。将学生社区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陆居怡说,下一步团队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开展,进一步优化打磨同济特色的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基于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盘活用好社会资源,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切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进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建设总体布局,持续打造具有同济特色的“1+4+1+N”思政课程体系,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来源:上观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