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同济马院大讲坛”第十五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马院大讲坛”第十五期于20191214日下午15:30在衷和楼1503学术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编艾四林教授为我校研究生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主持。

1

艾四林教授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报告:首先是新时代对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产生的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从国际视角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艾四林教授认为,这无疑是对当今时代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变”是大变化,“局”是二战以后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从哲学角度出发,“事物永远处于变化当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要时刻关注其改变方向、演变逻辑;从国内视角来看,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的“新”是日新月异,是带有根本性的、全局性的,同时对我们人才的培养给予很大的机遇、提出很大的挑战。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要认真研究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把握好“新”和“变”的衍生逻辑和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带着问题出发寻找答案。

 

其次是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的人才。艾四林教授结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629日给清华马院2018届全体毕业生的勉励寄语“希望同学们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武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为祖国为人民矢志奋斗的信念;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篇章”,艾四林教授指出,这四点是从知、能、信、行四个方面对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在“知”方面,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秉持“原原本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系统完整的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悉了解党的创新理念,他认为只有将以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明晰“一脉相承”的“脉”在哪里、“与时俱进”的“进”在何处;在“能”方面,要提高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仅做到知识的积累,更应注重能力的提升;在“信”方面,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是“为人类求解放”,现阶段我们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要将为祖国、为人民矢志奋斗的信念贯彻始终,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动摇;在“行”方面,将“知、能、信”的学习转化成“行”,以“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干大事情”为行动指南勇担民族复兴的使命。

2

通过艾四林教授的学术报告,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了解研究生的使命和责任,在认识新时代的过程中把握大变局,在把握大变局中认识自身所处的大平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我们的理论修养,立大志向采取大行动,最终有大作为。

3

 

 

文字:张琪

图片:魏宗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