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打乱了广大学子的学习安排。然而,有这样一群青年,灵活机动,风雨无阻,结合时代背景,依托线上平台,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践活动。

今天,请跟随“小马”的步伐,一起来看看马院“同济er”,在抗疫背景下交上的一份圆满答卷。

01、同思济忆扶贫路,初心烛照中国梦——“理论+”四史宣讲团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理论+”四史宣讲团对接沪上社区需求,从杨浦十二个街道铺开,深入各街道社区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同时开展“理论到家”活动,鼓励马院学子把理论宣讲带进家。

活动期间宣讲团成功举办同济大学“四史”宣讲比赛1场,开发“四史”宣讲精品课程9门,录制“四史”云端微党课10门,最终形成“理论+”“四史”品牌宣讲团1支,达成17场宣讲预约,累计覆盖听众560余人。此外,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共产党员全国党建网、“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齐鲁网和宣城日报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社会影响广泛。

最后,宣讲团针对大学生基层理论宣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1份,以期为宣讲团之后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更加顺利地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提供了相关建议。

02、宣讲红色理论,传播时代声音

团队成员扎根专业实践,反复打磨课件,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讲,如高秋月同学受到曲阜市陵城镇团委邀请,前往陵城镇人民政府、陵城镇鲍庄村进行了“四史”专题宣讲;朱佳佳同学也为宣城市孙埠镇带来了关于“井冈山精神”的宣讲;而宋淑苇同学则是通过线上的腾讯会议,带领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街道党支部的党员们重温了黄浦码头的前世今生。

该项目走进基层,接触群众,得到了“大美陵城”、“同济理论宣讲”等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和转载,同时也得到了共产党员全国党建网、中国大学生在线、齐鲁网·闪电新闻、宣城日报社的报道,活动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03、心系家乡报桑梓——疫情下的最美扶贫路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团队8名成员,依托故乡资源进行充分调研,深入贫困村与贫困社区,走访身边贫困人群,侧重关注重大疫情对于脱贫进程的影响,汇编形成由“脱贫过去时”、“脱贫进行时”和“脱贫将来时”三大模块组成的脱贫阶段性地方志(2020)一份。

此外,该实践活动依托时代声音传播社平台,以“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解读”为切入点,以“地方志”成果为素材,积极开发与脱贫相关理论微课,向学校党团支部推出,有助于在校学生了解国情、体恤民情。

04、“红色印记,薪火相传”——基于“沪皖鲁”红色文化资源“云”思政课程的创新实践

本项目主要是为了创新思政课程,利用互联网探索“云”思政课程。课题内容大概分为三大板块:“云课堂”+“云游记”+“云互动”。

其中云课堂3大系列分别为精神谱系系列,人物志系列和战争故事系列,形成了9000字的课程文案和45分钟的课程视频。

云游记则是选取沪皖鲁3省的5个红色基地,制作完成了40分钟左右的云游介绍视频。

“云互动”板块对云课堂和云游记的点击、转发、评论的数据等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省市资源与讲授方式的优劣及接收情况,对后期云思政课程的改进更新做出了对策建议,最终形成了10000字数据分析报告一份。

05、高校新媒体在抗疫期间宣传教育功能研究——基于同济大学公众号文章的实证分析

现代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给各种谣言和错误社会思潮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习近平曾提出疫情防控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而在此期间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抗疫舆论宣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该项目基于“同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全样本实证分析,完成论文1篇,同时将整个实践过程全面而生动地总结为一篇微信公众号推文,充分展示了高校新媒体,尤其是公众号在抗疫期间独特的宣传教育功能。

06、本科生大类培养背景下党性教育路径探新——以同济大学为例

本科生大类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本科生大类培养背景下发展高校党性教育是时代之需,而如何将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则是时代之问。此次实践面向同济大学本科生发送了线上问卷《本科生党性教育现状调研》,同时依据年级和专业进行分层抽样,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深入访谈。

在总结现阶段高校本科生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团队完成《本科生大类培养背景下党性教育路径探新——以同济大学为例》调研报告1份,并在归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提升党性教育的对策建议。

07、蓉城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调研实践

受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委托,项目组立足成都市发展实际,集中进行了1个月的线上调研和访谈,同时根据需要进行了必要的线下调研,如下图所示,为部分调研数据的分析处理。

该项目最终完成调研主题报告、实践调研报告、研究论文各1份:其中调研报告主要包括背景、内容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蓉沪两地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城域比较等,并对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而题为“青年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困境、优势与路径”的论文则聚焦现代社区治理实践,重点分析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内在的理论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