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为千年思想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他的思想一直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回到1818,再读经典”主题系列读书活动,5月9日下午在衷和楼1503顺利召开了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读书会。校团委副书记葛畅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发展促进委员会主任徐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殷娣娣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王维佳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2017级硕士生孙硕主持。
我院学科发展促进委员会主任徐蓉老师在开幕致辞中,首先从个人角度表达了参加读书会的兴奋之情,并向同学们传授了读书的方法:“读书要读到心里去,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其次,徐蓉老师指出,进入硕士研究阶段,学生应该培养专业的理论思维,读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它引导我们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在理论学习方面,是培养专业化学习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还对于来自医学院的同学们表示,参加读书会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发展与融合。最后,无论是社会科学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应当建立在多读书的基础上,除此之外还强调学生与书之间的重要关系,应当培养手捧一本书的良好习惯,因为将来走向社会的我们会因为阅读更多的经典而脱颖而出。徐蓉老师还对于学生要重视对自身的打造,以及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并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表达了衷心的祝福。
在观看完一段关于《< 共产党宣言>的味道》短片后,现场进入到读书会的第一个环节:笔墨研读。李振老师带领同学们精读文本的导言和第一节< 资产者和无产者>,李老师详细解释了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并指出,“读经典要慢、要用心,我现在讲的是我的东西,你要想办法变成你的。”一番讲解过后,不少同学产生了思考和疑问,随即进入气氛高涨的"问道解惑"环节。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炳豫同学提到:“《共产党宣言》对于已被资本异化的工人阶级而言,还具有其时代价值吗?今天的社会,我们仍需要重新阐述马克思在《宣言》中所提的‘阶级’?在现代性文明下,再谈“阶级”真的已经过时了吗?‘无产阶级’这个被赋予未来要解放全人类的阶级是否已经丧失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其他同学纷纷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李老师启发大家:“马恩的结论不是出发点,不要把马克思的东西当作结论,不能把结论当作前提,我们要重新认识他。”来自医学院的同学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春雨做出自己的解释:“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核心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如今的中国有什么意义,也就是当我们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宣言》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用刚才老师所讲的第十三段的这句话很恰当,‘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也就是说,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我们应该吸取现代性的成果,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李焱同学补充道:“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重新挖掘现实感,彻底打掉‘神性’。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感,其对历史的揭示,我认为这是他最大的意义。”随后,来自医学院的马晓晔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无产阶级真的无产吗?”李老师拿自己的例子,向大家讲明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的“产”,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以财产来划分,而是以生产资料来划分。讨论接近尾声时,来自医学院的施龙同学说:“从当前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本质来说仍可观察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华尔街运动和2013年香港小学生‘李嘉诚的诚’作文事件,可以让人感受到资本的无度贪婪和获取超额利润的罪恶。”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活动渐渐进入尾声。
最后,校团委副书记葛畅老师进行了总结致辞,葛畅老师表明通过参加此次读书会,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收获很大,并提出:“要像徐蓉老师所说,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学会把书读的通透。”
马克思给人类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仅是一本本饱含精华的著作,更是一种思想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经典发现前人的智慧,同时根据自己的阅历提出新的问题。100多年过去了,《共产党宣言》对世界仍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以宣言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原理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亟需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只有多读书,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