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温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主题为“回到1818,再读经典”的系列读书活动,5月23日下午在衷合楼1503顺利召开了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主题的读书会。人文学院书记兼院长刘日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平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劲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殷娣娣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2017级硕士生孙硕担任主持。
在开幕致辞中,我院副院长王平老师提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是非常必要的,精读文本有助于我们直接与马克思‘对话’。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们相聚于此,来读‘大家经典’,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最经典的三部著作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在接下来的笔墨研读环节,刘日明老师从“异化劳动”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前提、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本体论的构建、对黑格尔所做的整个形而上学的批判四个方面向同学们解释了为什么要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整个思想的秘密和诞生地所在。随后,张劲老师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分享了自己在读完此书后的感悟。王平老师则从整个西方大文明的背景下对马克思的经典思想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是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探究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问题。
听完三位老师的精彩讲解后,同学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万健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对费尔巴哈哲学则基本上是肯定的,同时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借助费尔巴哈进行的”,之后,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何评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对费尔巴哈哲学成就的肯定”。丁浩同学又提到:“在分析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马克思批判性地实现了哲学的“本体论”转向,建立以历史性“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那么在本体论革命基础之上,我们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中的‘物’呢?”围绕以上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思维碰撞中实现了“问道解惑”。
最后,张劲老师鼓励大家要认真研读经典,学会批判性思考,做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们需认真地研读著作,重温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特征,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实现同济学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