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初建的百年纪念之年,其创立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奠定了坚实基础。10月28日晚6点,宣讲团与实践部合办第17期“身边的思政课”,宣讲员王雅倩为大家带来了“从渔阳里到中南海:党中央机关驻地的历史变迁”的主题宣讲。马院硕博研究生参与此次活动,一同探寻“渔阳”,感悟“四史”。
主题宣讲
你听说过老渔阳里2号吗?宣讲员王雅倩围绕党中央机关驻地的变迁过程延伸勾勒出四条灵动鲜明的历史脉络,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世纪前,发生在老渔阳里2号的故事。
首先,追本溯源,开创“第一”。作为党中央机关最早驻地,这里成立了党的第一个组织,校对出版了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创办了第一份机关刊物《共产党》。
其次,历史逻辑,客观要求。人才汇聚、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作为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上海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再次,迂回曲折,暂得安宁。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动,党中央机关驻地从上海多次搬迁,最终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陕北,在延安得以稳定。
最后,再度转移,终得安定。党中央机关从延安迁至西柏坡,后再到北京中南海,走遍大半个中国,见证党领导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终于正式“落户”。
感悟分享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追忆革命与历史,沉浸其中,颇有感悟,多名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收获,表达对红色革命的敬仰之情。每一个地点都有它独特的情感印记,渔阳里见证的这些革命家,诉说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程,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以及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此次宣讲活动,我们走进一段段历史,在历史中凝聚我们的爱国情怀,坚定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走入一个个红色圣地,通过各种史实数据感同身受地重历那段岁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