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济马院“理论+”宣讲团推出“献礼建党百年”系列专题,通过挖掘革命文物激活红色记忆,还原波澜壮阔中的峥嵘岁月,感受文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让革命文物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坚如磐石的信仰在一件件文物中书写!
革命文物作为珍贵的红色资源,不仅是学“四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据国家文物局3月30日发布的革命文物工作有关情况,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共实施26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保护项目,2021年已批复近200项。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和革命成果,红色文物是百年党史的见证,承载着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气节,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红色文物”,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被编号为0001号文物的绞刑架”
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的一件不同寻常的国家一级文物,其锈迹斑斑的底座上还隐隐残留着血迹。94年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这座绞刑架上英勇就义。195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时,主要负责人之一王冶秋心心念念一定要找回这座绞刑架,终于在德胜门外的一片草丛里找到了其所在,找到后被编为0001号,由国家博物馆收藏至今。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106年前一本外观新潮创造许多时代金句的杂志映入眼帘,《新青年》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对一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喜迎百年华诞之际,重新翻阅倾听时代先贤之声,书写新时代新理想。
“真理的味道”甘之如饴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该书问世以来,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919年冬,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汉俊校阅、陈独秀审定之后,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
“中共一大会址”寻红色起点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11日公布了上海市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上海市政府成立时的第一块牌匾等都被列入名录。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不忘初心,方可铭记历史
方可赢得民心,方可善作善成
百年沧桑,一件件文物
宛若一个个深刻坚定的脚印
穿越古今,照亮今日
“理论+”宣讲团回顾党史百年
在传承革命文物中重温党史